人人爽人人爽人人

  1. <center id="yig4u"><small id="yig4u"><track id="yig4u"></track></small></center>

    煙袋斜街的舊京風情

    • 2022-09-21 09:35:00
    • 北京晚報

    從地安門外大街往西,有一條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的小街,因為與煙袋存在瓜葛,故稱煙袋斜街。這條小街與煙袋存在怎樣的聯系呢?一是清末民初,小街上的店鋪以經營旱煙袋、水煙袋等煙具為主,生意興隆,烙印深刻;二是細長的街道形似煙袋桿,東口為煙袋嘴,西頭折向南邊的銀錠橋,活像煙袋鍋。前者理性,后者感性。后者形象的比喻,也許與當時的部分人酷愛抽煙有關。正如讀書人手不釋卷,他們手不離煙袋。

    煙袋斜街東口有一座造型別致的灰色牌坊,上面鐫刻著有關這條小街的幾行文字。從中可知,清《乾隆京城全圖》把這條長232米的小街記作鼓樓斜街,《光緒順天府志》記為煙袋斜街,清末主要經營煙具、裝裱字畫和古玩玉器……可見,濃郁的市井風情以外,煙袋斜街的文化元素亦不可小覷。

    漕運帶來“后市”繁榮

    煙袋斜街形成于元代,最初的名稱為打魚廳斜街。當年的打魚廳是朝廷管理捕魚的機構,因為煙袋斜街瀕臨煙波浩渺的什剎海。

    在距離煙袋斜街東口不遠的地方,有一座標識為“煙袋斜街拾壹號”的建筑,門前臺階側面刻有“元代打魚廳舊址”字樣。昔日官府衙門所在的位置,現在是一家從事西裝旗袍定制及服裝培訓的店鋪。

    在元朝“前朝后市”的城市格局中,煙袋斜街屬于“后市”,而后市地區的繁榮,緣于積水潭(什剎海包括前海、后海和西海,西海又稱積水潭)漕運碼頭。至元三十年(1293),忽必烈從上都回到大都。當他看到積水潭停滿大大小小的漕船,一派繁榮景象時,興奮不已。他給那條從通州到大都的50里水路賜名“通惠河”。通惠河的開通,真正實現了水上交通大動脈——京杭大運河的全線貫通,每年千萬石官糧以及茶葉、絲綢、手工藝品等生活物資順利運抵皇城。

    一條連接碼頭與市場的斜街——煙袋斜街,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。那么,這條小街為什么是斜的呢?說法有兩種,一是小街依水岸而形成,也依水岸而傾斜;二是從碼頭到市場,這條線路為捷徑,斜街因此漸漸形成。在元大都橫平豎直的街巷中,這樣的斜街實屬少見。

    漕運碼頭為煙袋斜街所在的鼓樓地區帶來了巨大的商機。隨著一艘艘貨船駛入積水潭碼頭,鼓樓一帶成了熱鬧非凡的商品集散地和往來客商聚居地。旅館、酒樓、飯館、茶肆以及各種各樣的店鋪比比皆是。元代地方志《析津志》寫到這種情形時說“富庶殷實莫盛于此”,鼓樓“東南轉角街市,俱是店鋪”,鼓樓西邊“率多歌臺酒館,有望湖亭,昔日皆貴官游賞之地?!惫臉亲笥摇熬阌泄?、餅面、柴炭、器用之屬”。

    到了明朝,明成祖朱棣從南方遷來大批商賈富戶。由于積水潭一帶風景優美,他們紛紛在沿岸修建住宅,使連接積水潭與地安門外商業區的煙袋斜街儼然成了富人區。一座座豪華酒樓相繼開張,供富人們宴飲娛樂。嘉靖年間,遐爾聞名的天香樓就是其中之一。明朝中期以后,由于通惠河淤塞,積水潭面積縮小的原因,從通州到京城的交通貨運逐漸改為陸路,但煙袋斜街的繁榮景象并未受到多大影響。當時,北方商人到京城后,大都住在德勝門、安定門一帶,據說,那是因為靠近煙袋斜街,便于貨物交易。

    清朝的煙袋斜街一帶,除了富人,又多了貴人,因為王公貴族紛紛在風景秀麗的什剎海岸邊修建府邸。比如,恭親王奕訢和醇親王奕譞均在什剎海岸邊修建了王府。一時間,高檔酒樓的生意更加紅火。

    八大樓源于煙袋斜街

    1802年,煙袋斜街上開張了一家經營魯菜的酒樓——慶云樓,店家以精美的菜肴、貼心的服務,吸引了眾多達官顯貴。瑞郡王奕志、恭親王奕訢、醇親王奕譞、慶親王奕劻等晚清歷史上的風云人物,都曾是慶云樓的???。近代文學家唐魯孫在遍嘗天下美食之后,撰寫了一部“吃文化”與“吃藝術”的集萃之作——《中國吃》,在這部回憶錄中,他多次提到慶云樓。作為珍妃、瑾妃的堂侄孫,他小時候生活在京城,經常出入皇宮,對老北京傳統、風俗、掌故及宮廷秘聞了如指掌,說起與慶云樓有關的斑斑往事如數家珍。

    清朝末年,由于經營管理不善,慶云樓的廚師和伙計大量流失。那些離開慶云樓的廚師和伙計紛紛在京城其它地方開設酒樓,形成了著名的京城八大樓:東興樓、泰豐樓、致美樓、鴻興樓、正陽樓、慶云樓、新豐樓、春華樓。盡管煙袋斜街又短又窄又傾斜,卻是清末民初赫赫有名的京城八大樓的發源地。

    由于居住在北城的一些旗人嗜好抽旱煙和水煙,鼓樓一帶的煙草生意漸漸紅火起來,煙袋斜街上的煙袋鋪子一家挨一家。當時,北豫豐和南豫豐是這一帶有名的煙鋪,專門經營抽旱煙袋所用的關東煙、蘭花煙、旱煙葉,以及抽水煙袋所用的錠子、皮絲等,還有用鼻子聞的鼻煙。與此同時,還代售檳榔、豆蔻、砂仁等。而山西人開的煙袋鋪,比如同臺盛、雙盛泰,則主要經營煙具。他們在出售成品煙袋以外,兼營煙袋桿、煙袋鍋、煙袋嘴等各種配件。另有各式煙袋荷包、山西“一口香”小銅煙袋等,早期還賣過火鐮、火石及艾絨。

    據說,當年的煙袋斜街東口有一個巨大的木質煙袋招幌,高1.5米,金漆煙鍋,鍋內刷紅漆,煙鍋外緣系紅布幌穗,煙袋桿刷黑漆,仿烏木,煙袋嘴刷白漆,畫綠斑,仿翡翠,異常醒目。這個有趣的煙袋招幌還留下了一句歇后語:鼓樓前的大煙袋——一竅不通。斜街的名稱,正是那時由鼓樓斜街改成了煙袋斜街。

    清末時被稱為“小琉璃廠”

    什剎海周邊擁有恭王府及諸多名人故居,元代書法家趙孟頫、明代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、七下西洋的航海家鄭和、清代第一詞人納蘭性德、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、京劇大師梅蘭芳、書畫鑒藏家張伯駒、畫家徐悲鴻、作家老舍等都曾在這里居住,而煙袋斜街與這些名人故居近在咫尺,留下他們的足跡便順理成章。

    清朝末年,煙袋斜街有個約定俗成的雅稱——小琉璃廠。清廷退位以后,居住在什剎海附近的王公貴族、八旗子弟失去了俸祿,為了維持生計,紛紛變賣古玩字畫,在煙袋斜街上開設了多家經營文房四寶、古玩玉器、裝裱字畫的商鋪。據溥儀《我的前半生》記載,有些離開皇宮的太監也在煙袋斜街一帶開設古玩店,貨源大都是皇宮流失的珍貴文物。當時的北京政府新貴、軍閥以古玩字畫附庸風雅,而古董商則從中牟取暴利。煙袋斜街上的太古齋、抱璞齋、松云齋、寶文齋等,成了生意興隆的淘寶之地。據說,當時的煙袋斜街上有一家裱畫店——黎光閣裱畫鋪,裱畫料精、工細,技師王殿俊技藝高超,聲名遠播。畫家溥心畬、齊白石等經常光顧黎光閣裱畫鋪,為店鋪增色不少。

    有趣的是,這條又短又窄的斜街,竟是京城西裝裁剪的發源地。當時,煙袋斜街東口有一家“都不昆西裝店”,即為京城首家經營西裝的店鋪。那時的平民百姓穿不起昂貴的西裝,都不昆西裝店的顧客都是達官顯貴。這說明兩個問題,一是煙袋斜街為高檔商業區,二是中西文化在此交融。據說,溥儀微服出宮,到煙袋斜街一帶遛彎時,曾光顧都不昆西裝店。而他的英國老師莊士敦住在地安門油漆作胡同1號,離都不昆西裝店很近,曾經到那里剪裁制作西裝。

    被啟功先生稱為“天下民間收藏第一人”的張伯駒,曾與夫人潘素住在后海南沿26號,距煙袋斜街咫尺之遙。這位風雅名士的傳奇故事很多,比如,變賣家產買下《游春圖》,多年后無償捐贈給故宮。1956年,張伯駒與夫人潘素將包括陸機的《平復帖》、杜牧的《張好好詩》、范仲淹的《道服贊》以及黃庭堅的《草書》等8幅書法在內的珍品,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。政府為此獎勵20萬元,被張伯駒婉言謝絕。有人說:“半個故宮都是張伯駒捐的?!倍鴱埐x說:“我的東西都在故宮里,不用操心了?!睋f,在張伯駒不計其數的收藏品中,有的就來自煙袋斜街。

    郵政信柜見證一段歷史

    在煙袋斜街路邊,有一處妙趣橫生的塑像——一個胖墩墩的小男孩正在向高高的仿古盤龍郵筒投遞信件,他那渾圓的臉蛋在陽光下閃爍著銅質的光澤。這里是煙袋斜街53號,塑像后面的門楣上懸掛著一塊墨面金字的匾額——大清郵政信柜。

    大清郵政信柜的前身為地安門郵政局所屬的什剎海郵電所,之所以取這個復古的名稱,意在展現煙袋斜街的老北京文化,展示北京郵政的悠久歷史。所謂郵政信柜,即郵政部門的委辦機構,通常是委托私人商店代售郵票,代收寄信件、匯單、包裹、掛號等業務,按業務量計付酬金。信柜為舊稱,后來稱代辦所。

    中國近代郵政正式建立前,除驛站外,還有商營的民信局和僑批局,以及外商經營的客郵,并有過一段海關兼辦郵政的歷程。民信局和僑批局是傳遞民間書信、物品及辦理匯款的私營商業組織,創始于明朝永樂年間。清朝道光至光緒年間,大小民信局已多達數千家。有的除在商業繁榮的上海、寧波等地設立總店外,還在各地設立分店或代辦店,并與其他民信局聯營,構成了民間的通信網絡。

    在仿古建筑的大清郵政信柜門內,大龍郵票、蟠龍郵票等珍貴收藏品鑲嵌在橙色墻體中,而對面的橙色墻壁上,貼滿了顧客打卡留念的明信片,字跡各異,卻表達著同樣美好的心愿:父母身體健康、友誼地久天長、考上心儀的大學、與你一起看星辰大海等。再往里,是一個長方形的房間,木質感的展柜與屋頂的老房梁顯得古色古香,書籍、筆記本、明信片、工藝品、乾隆墨寶、清朝信帖、費拉爾手稿、古法凸版印刷機等展品令人目不暇接。柜臺上方的兩幅圖畫更是賞心悅目,一幅為清代著名河道總督張鵬翮繪制的《運河全圖》,另一幅為當代畫家閆龍創作的《北京中軸繁景圖》。而屋頂的“郵票燈”把郵票文化融入了燈具,可謂別具一格。

    以橙色為主色調的大清郵政信柜室內裝飾,使人感到溫馨雅致,硅藻泥和噴砂木飾面板成功地突出了古樸的質感。據說,法國集郵家、清代外籍郵票設計人費拉爾設計了九枚慈禧六十壽辰紀念郵票、蟠龍郵票、郵資明信片等,均富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韻味。在設計中國第一張明信片時,費拉爾別出心裁地使用了橙色。這種顏色被記載在《費拉爾手稿》中,成為中西合璧的高端配色,象征高貴與典雅。

    房間里面的桌子上,有一臺古法凸版印刷機。那不是模型,而是一臺真實的機器。店員說,只要按動手柄,讓滾輪上的油墨轉移到印版上,再將明信片放進去,用力按壓。聽到聲響后,明信片就印好了。印出來的明信片與費拉爾手稿中的明信片沒什么兩樣,而明信片所散發出來的人文氣息,是地道的京味文化。

    大清郵政開辦初期,郵政局設在總稅務司署內,后來遷到崇文門大街。光緒三十一年(1905年),遷到小報房胡同。光緒三十二年(1906年),清政府改革官制,中央政府設郵傳部,下設郵政局,負責管理郵政事務,接管全國郵政。宣統三年(1911年),成立郵政總局。仿照歐洲模式建立的大清郵政,步履維艱。而煙袋斜街上的大清郵政信柜位于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、什剎海前海北側,緊鄰中軸線,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古街濃郁的老北京風情,使它成為一種象征性存在,堪稱中國近代郵政的一個縮影。

    如今,煙袋斜街已被國家文化和旅游部、國家文物局等單位授予“中國歷史文化名街”稱號。行走在這條古色古香的步行街上,那些經營剪紙、陶器、捏泥人、吹糖人、特色小吃的沿街店鋪,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濃郁的京味文化和民俗文化氛圍。(作者:岳強)

    • 編輯: 邢爽
    原創聲明:本文是北京旅游網原創文章,其最終版權仍歸北京旅游網所有,轉載請注明來自北京旅游網

    征文啟事

    為能讓網友分享自己美好旅途,記錄旅途美好回憶,北京旅游網特面向全球網友公開征集文旅類稿件。范圍涵括吃喝玩樂游購娛展演等屬于文旅范疇的內容均可,形式圖文、視頻均可。

    稿件必須原創。稿件一經采用,即有機會獲得景區門票、精美禮品,更有機會參與北京旅游網年終盛典活動。

    投稿郵箱:tougao@visitbeijing.com.cn

    咨詢QQ:490768046

    北京旅游網京ICP備17049735號-1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5003號

    版權所有: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傳中心(北京市旅游運行監測中心)

   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
    1. <center id="yig4u"><small id="yig4u"><track id="yig4u"></track></small></center>